2023年最后一天,这次头条属于我们
2023年
深圳博物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积极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展览展示、文物征集、学术研究
社会教育、宣传推广、数字化建设等方面
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成绩可喜
着力打造高质量展览
充分满足市民观展需求
2023年
深圳博物馆新推出15个展览
你打卡过几个?
科学统筹实施展览工作,编制中长期展览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推进深圳博物馆新馆筹建,并根据深圳“立足本土,依托全国,放眼世界”的区位战略定位,重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化系列(含改革开放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和艺术科技创新(含自然科学类)系列。
粤港澳大湾区
历史文化系列
向上滑动阅览
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化系列以我馆最有特色的改革开放主题为重要切入点,依托岭南古代文化遗存、海上丝绸之路遗迹、华侨文物、革命文物、改革开放见证物,以及大湾区博物馆群的丰富资源进行发掘、研究、展示,推出4个临展:“浑融中西 绚彩华丽——清代广东金属胎画珐琅特展”“第七届深圳民间工艺精品展”“光辉历程 重大贡献——东江纵队革命历史图片展览”“逐梦湾区——港澳青年在深圳”。其中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作的“浑融中西 绚彩华丽——清代广东金属胎画珐琅特展”展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故宫博物院等10家文博单位的258件/组清代广珐琅艺术精品,重点呈现广珐琅工艺的早期面貌,以及中西文化与工艺深度融合的细节;原创展览“逐梦湾区——港澳青年在深圳”首次聚焦深圳的港澳青年群体,以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投身大湾区建设为叙述视角,讲述他们从抓住机遇奋斗追梦“走了过来”到“住了下来”“留了下来”融入深圳的发展经历和实现个人梦想的拼搏故事。
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系列
向上滑动阅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着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中华文明的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等重大课题成果,举办重磅展览。2023年推出4个临展:“钟鼎铭盛世——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展”“典册耀中华——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翰墨雅集——深圳博物馆藏书画展”“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藏集部古籍善本(上)”。其中“钟鼎铭盛世——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展”撷选上海博物馆藏青铜精品172件/套,近半数文物为首次展出或从未著录,带铭文的青铜器达77件。展览生动阐释了中国古代青铜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价值;与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联合推出“典册耀中华——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整合展示20世纪初中国历史学界和文化界四处重大古文献发现——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和明清两代宫廷内库,论述中国文字一脉相承,中华文脉绵延不绝,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文化历程;“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藏集部古籍善本(上)”主要展示馆藏集部中的别集类古籍,将视角投向“诗文中的岭南”,是深圳博物馆“在地化”“本土化”原创展览的一次新颖探索。
人类文明
交流互鉴系列
向上滑动阅览
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系列重点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展示海外优秀文明及中国与世界交往交流的历史。该系列推出3个临展:“文明丽迹——北魏平城与云冈石窟艺术”“丝路留金——亚洲文明古国冶金艺术”“香林宝像——犍陀罗艺术展”。其中,与云冈研究院推出的“北魏平城与云冈石窟艺术”深受观众欢迎,现场人气火爆,掀起多轮观展热潮,展览涵盖北魏文物珍品、云冈石窟第12窟复原窟、历史档案等,配合720度全景浏览、数字互动游戏、高清放映厅、互动视频等多媒体装置,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云冈石窟建筑和雕像的美;与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合作推出的“丝路留金——亚洲文明古国冶金艺术”,呈现冶金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着力展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交流互鉴;与故宫博物院、巴基斯坦国家遗产与文化署考古与博物馆局联合推出的“香林宝像——犍陀罗艺术展”,展现犍陀罗文化的艺术魅力及其对中国乃至东亚的深刻影响,促进中巴两国的相互认识与理解。
艺术科技创新
及自然科普类系列
向上滑动阅览
艺术科技创新及自然科普类系列,联合国内外科学馆、艺术馆、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探索合作办展新模式。今年先后推出4个展览:“苏绣艺术文献展”“天工人巧日争新——第二届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展”“重返白垩纪——热河生物群特展” “海阔天空——联通世界的大航海活动”。其中,与国家自然博物馆合作举办的“重返白垩纪——热河生物群特展” 通过展示100余件热河生物群代表性化石标本,重现了1.2亿年前陆地上独特的动植物组合和生态环境面貌;与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推出的“海阔天空——联通世界的大航海活动”,展出15至19世纪来自五大洲20余国的265件/套展品,包括海图、星盘、八分仪等珍贵文物,还原了大航海时代的风貌,同时也是我馆策展人模式的初次尝试。这两个自然科普类展览形式丰富多彩,科普知识深入浅出,深受青少年观众的喜爱。
通过举办多类别的高质量专题临时展览,深圳博物馆的展览体系特色越发鲜明、结构更加完善、体制不断健全、功能逐渐完备,显著提升了在全国乃至国际的影响力。
左:“金木交辉——岭南金漆木雕、描金漆绘精品展”荣获“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
右:“向海之旅——重返海洋的爬行动物”展览荣获“第四届(2021-2022年度)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
扎实推进文物征集工作
今年深博又迎来了
许多新藏品
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高标准征集重要实物藏品。本年度征集完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类藏品500余件套。以反映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和生活变迁的物证为主,征集方式均为无偿捐赠。其中较有特色的藏品为1990-2000年代深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历史资料,1970年代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纪念品,1950年代公私合营钟厂生产的闹钟等。此外,广东著名收藏家王恒先生捐赠的民国时期深圳东安汇兑庄刺绣作品“旭日狮吼”,对研究深圳本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立足深圳面向湾区
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这些图录
哪本是你的心头好?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喜获丰收。李飞《市场、观念与国家:近代中国文物保护制度的形成(1840-1934)》获2023年深圳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深圳改革开放口述史料的活化利用研究》申报深圳市社科联课题。
深港学术合作持续深入开展。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主办“清代广东画珐琅与中西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邀请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十余家文博单位学者参会。推进改革开放史研究。参与举办2023年深圳改革开放史迹研究及成果发布会。
编辑出版《大明宫瓷》《紫泥清韵》《浑融中西 绚彩华丽》等多部学术性图录。
参加广东省文物局组织的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结项验收,参与评审“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广东改革开放实践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深圳通史》(古代卷)等。
参观活动逐步恢复
接待服务表现出彩
打卡5•18国际博物馆日
在深博一起看日月星辰
深博之夜合唱《海阔天空》
......
你还记得吗?
观众参观热情显著回升,迎来多轮参观热潮,全年观众接待量超过260万人次。完成定点公益讲解超过1万场次,承担海内外重要团组讲解接待3600余批次。
举办线上线下教育活动191场次,包括讲座27场,“5•18国际博物馆日”深圳主会场活动、“环球自然日”深圳赛区赛事、天文观测、亲子研学活动等。策划推出4场“深博之夜”活动,为市民提供丰富的夜间文化服务。加强馆校合作,与红岭中学合作将语文课堂搬进博物馆,拍摄系列课程,与南山中英文学校合作录制展览配套科普音频。
线上线下平台发力
宣传推广影响扩大
每一次推文的积极互动
每一个在看、转发
都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与肯定
163万分之一
有你陪伴真好
以展览活动为核心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全年各类媒体的原创报道达到350多篇。
深博官网发布信息超600条,点击量超7365万次,同比提升46%。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336篇,其中阅读量5000以上的达174篇,总阅读次数200多万,粉丝数达163万,净增70.5多万,跃升成为百万粉丝级平台。视频号发布视频130多个,其中播放量过万的短视频21个。微博影响力不断扩大,总阅读量1000多万。
创新数字化展示方式
提升公众服务水平
深博明年有什么新展?
展览有什么亮点?
想要宣传册电子版
......
进入深博小程序一站搞定!
为便利观众的参观预约,提升参观体验,开发上线“深圳博物馆微信小程序”。现有参观预约、展览预告、智慧导览、研学资料四大版块等功能。
“伴我同行”仿如昨日
“文明丽迹”已然到来
挥手告别属于我们的2023年
2024年
我们继续“传承”经典
“逐梦”路上韶华“留金”
*本期封面
▇ 往期推荐 ▇
▇ 官方新媒体平台 ▇
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
视频号
深圳博物馆
微博
深圳博物馆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
获取相关信息